卡若遗址
约公元前2300~前2000年的西藏卡若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海拔最高、经度最西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位于澜沧江上游西藏昌都城东南卡若村西,遗迹范围约1万平方米。卡若遗址的遗存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房屋以半地穴式或地面营建的草拌泥墙建筑为代表,平面呈圆形、方形或长方形。炉灶一般设在房子中部,屋顶和墙壁的内面都经过烧烤。晚期房屋以半地穴式石墙建筑为代表。墙壁是用砾石贴靠坑壁垒砌而成,石墙周围及屋内均有柱洞。遗址中出土遗物有大型打制石器、细石器与磨制石器及骨刀、骨锥、骨针、骨饰。陶器多数为夹砂陶器。还发现有粟和猪、牛等家畜骨骼,以及各类兽骨和鸟骨。与生产工具相印证,反映出当时的经济生活以农作物粟为主,狩猎也较重要。
锻造技术
公元前2000年左右,齐家文化的人们已经认识了金属的性质并锻造和铸造出各种铜器。中国古代锻造分为冷锻和热锻两种,齐家文化时期冷锻工艺普遍应用,一些出土的刀、斧等铜器的铸范痕迹可作例证。1978年以前在甘肃武威市皇娘娘台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刀、凿、锥等红铜器和一些饰物均经过冷锻,锤击痕迹非常明显。人们可以利用单金属矿冶炼出红铜,也能利用多金属共生矿冶炼出青铜,锻造工艺随着冶金业的发展得到推广,锻造技术不断提高。齐家文化朵马台出土的铜镜保存较好,为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铜镜之一。甘肃齐家坪还发现一件铜器制品——斧,长13厘米,一端有长方孔,便于安柄。这些器物展示了齐家文化锻造工艺之精。齐家文化锻造工艺的产生,适应了当时冶铁技术的发展,制造出的各种金属工具和用于日常生活的铜器及饰物,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冶金与锻造工艺在齐家文化空前繁荣,为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