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就有一个出版商,将这种借势发展到极致,以至于成了营销学的经典案例。
出版商三金耀手头积压了一批书卖不出去,眼看就要大亏本了。情急之下,他想到借势,于是给总统送去一本,并频频联系征求意见。忙得不可开交的总统随便回了一句:“这书不错!”这一来三金耀如获至宝,立即借机造势:“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还把总统说的“这书不错”四个字印在封面上。三金耀手头的书一夜之间被抢购一空。
三金耀为此洋洋得意。不久,他又有一批书,便照方抓药,还是给总统送去一本,总统有了上次的教训,想借机奚落一番,在送来的书上写道:“这书糟透了。”不过,这次总统还是上了套儿,三金鑫借机生势,大肆做宣传说:“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人们出于好奇又争相抢购,这批书很快也全部卖光。
屡次借势屡次得手,三金耀再次从一批书中挑出一本寄给总统。总统有了前两次被“借势”的教训,干脆置之不理。然而,发誓要将借势进行到底的出版商祭出“虚势”高招,他宣传道:“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结果,这批书还是被抢购一空。
三金鑫成了美国著名富商,若不是偷税漏税被抓,没准还有更“高明”的借势招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