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是汉代青铜器,属于有实用目的的宫灯。因此灯曾置放于窦太后(汉武帝祖母)的长信宫,灯身也刻有“长信”二字,故名。长信宫灯于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形象,灯体高48厘米,重15.85公斤,内中为空。整体由宫女头部、身躯、右臂及灯座、灯盘和灯罩六部分组成,各部均分别铸造,最后组装而成,也可拆卸。整个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神态优雅恬静,一手执灯,另一手则置于灯顶做挡风状,实则作为一烟囱,避免了污染空气。据考证,此灯原为西汉阳信侯刘揭所有,景帝时刘揭被削爵,此灯与其他家产一道被朝廷没收,归窦太后居所长信宫使用,其后又被窦太后送给远亲窦绾。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具的神秘厚重,造型轻巧华丽,集实用与美观于一体,是极其珍贵的青铜器具。
37.博山炉
博山炉是中国古人的熏香器具,又叫博山香炉、博山香薰等。古代贵族喜欢在屋内燃香料,一方面通达神灵以辟邪,同时也用以熏衣、熏被、除臭等。而博山炉便是盛行于两汉及晋代的一种香炉,一般为青铜器或陶瓷器,外形呈豆形,中间镂空,上有一个高而尖的盖子,其外面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仙山——博山(汉代传海上有博山、蓬莱、瀛洲三座仙山),故此得名。另外,在当时的山东也确有一个博山(在今山东淄博地区),并且当地陶瓷、窑业也相当发达,因此博山炉有以产地命名的意思。青铜博山炉初为铜质素面,后施以鎏金,或错金、银,更加精致。博山炉下一般有底座,往往饰云气花纹,或鎏金。博山炉流行于两汉时期,出土于河北满城县的错金博山炉为代表。魏晋时期,出现陶瓷质的五足和三足瓷器香炉,其工艺远逊汉代博山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