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明说着,不及对方接话,又看向少女,继续道:“直到,你女伴男装时,在答卷上写的那句话,于我无疑醍醐灌顶。”
那句话是:“格物致知,人皆有是心也。”
前者为其多年困惑,后者为此惑解决之道。原来王守明早年困于屋外一栊竹子的“格物”失败,其实格的不是物,也不是竹,而是他独自见过的世界和未来。他在梳理和领悟,人与天地、宇宙和时空的关系。
贺南风忽而想起那句“心向光明”,这时赫然明白,王守明后来全在“良心”二字上的学说,真正并非起于孟子“人皆有是心”,也不是源自佛家善恶生灭,而是因他看到过去未来后,对尘世诸般曾产生虚妄之感。
最后终于走出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岸谷,明白就算宇宙时空永存,不为世人微薄之力更改,而每个人在其中能做的,也就是尽量向着光明之心前行。如此,方不负此生,不负为人。
这就是,精通儒释道三学而成一家之言的大儒,这就是千古名臣学者王阳明。
她忽然不知因为感动,还是对大人物气度格局的敬仰,双眼情不自禁些许湿润:“南风此生得入先生行路,是万千大幸。”
王守明淡淡一笑,道:“我之前,只将此事告诉过一人,此外再无提及。”
便如当初寒山之上,贺南风那之前,也未将预知未来的事,显露于王守明外的任何人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