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学者曾以“世界性文化”一词来概括隋唐时期文化的风貌,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世界性”仅仅昭示了本期文化兼容并蓄的时代精神。外域文化的大规模输入丝毫也没有改变中国文化的内核,而是在经过主体文化的抉择、吸收、改造后,最终转化为中国文化肌体中的有机物,构筑起真正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新型文化。
其次,隋唐文化涵盖了当时中华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分,充实和发展了汉文化。
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民族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隋唐时期的文化已经不单纯是传统的华夏文化,而是以汉族文化为主的并包胡、汉各族文化的结合体。
历史上,由于中原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传统的华夷之别和夷夏之防的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农耕人的脑海中;又由于农耕人在文化上长期居于优势地位,所以在种族观念上又形成了一种唯我华夏独尊的优越感。表现在对待周边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态度上,也是一种鄙视和妄自尊大的心态。但在隋唐五代时期,农耕民族则是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忌的兼容并包各族文化的大气派。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23]“绝不介怀”意味着华夷胡汉间深层阻隔的消退。所以,尽管有冲突,有战事,都无碍于对周边各族文化容纳与开放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