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东莞的道路状况是“晴通雨阻”,因此造成的麻烦一个接一个。一些外资企业被引了进来,但进来不久,那些路慢慢又被轧坏了,加上台风猛刮,每逢雨水一泡,那些路就没法通车了。有几次,因为下雨,道路不通,外商订的一批产品因耽搁几天再运过去时,对方就坚决不肯收了。郑锦滔回忆说:“当时有一件事对我们触动很深。有一个叫廖水容的香港老板,他们运货时正逢下雨天,当时是泥路,车子一下子陷到泥坑里出不来,他们堵在泥路上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等了好久,肚子也等饿了,后来他打电话给我们华侨大厦的经理,让他们给送点饭去,那经理给他送饭时他就讽刺说:‘你们都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好,开始我们还真以为走你们这个社会主义道路好呢,没想到你们的社会主义道路更难走了!’”
一个城市的道路不通,就像一个人的循环发生了问题,血脉不通,这跟植物人、瘫痪人有什么区别?谈何发展?意气风发的欧阳德对此深有感慨,他曾作诗《行车难》:
行车难 路迢迢/道路不平车难摇/尘埃弥漫挡前瞧/人起步 车船渡/汽车慢行泥巴路/坎坎洼洼/时速里程心无数/市场经济不问津/对外开放锁门户/改革风云出首都/打开大门迈新步/喜讯一声传四海,九州大地绘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