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镛均1951年出生于庆尚北道的大邱市。曾就读于庆北中学和首尔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专业,后赴法国巴黎大学大学院攻读学位,获造型艺术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孝诚女大绘画系教授。学生时代,裴镛均十分迷恋威廉·惠勒的电影《收藏家》,甚至反复观看了60多遍,堪称不折不扣的电影狂。就这样近似于盲目地迷恋电光幻影八年后,他终于完成了这部带有异色感觉的电影《达摩为何东渡》。该片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作家电影,裴龙奎一人包办剧本、导演、灯光、剪辑等在内的七个职务,并一举多得瑞士洛迦诺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引起业内轰动,更是开创了韩国电影史七十年间首次在国际电影节有所斩获的先河。与故事内容相比,影片更重视影像的表达,极度节制的台词和几乎完美的视觉语言充分体现了造型艺术的精湛,并被赞誉为厚重、洗练的绘画电影。影片通过老僧、年轻僧侣和童僧三个人对俗世人生的不同感悟,将人性和自然通过美学处理紧密结合到一起。表演方面更打破了过去固有的专业规则,选用了非职业演员,完全遵循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拍摄风格。裴龙奎在拍摄之前,给三位主演开设了一年的培训课程,拍摄六个月间一同食宿,不断给予各种专业指导,使三个“门外汉”无懈可击地完成了所有表演任务。
他的第二部作品《俭之地姬那百姓》完成于1997年,以一个名为“海天”的村庄为背景,讲述了一个陌生男子在一夜间的遭遇。影片中,新旧时空相互交错,幻想与现实此起彼伏。然而,和处女作《达摩为何东渡》相比,该片并没有引起格外的关注。